常州四吨燃煤供热锅炉厂家,中正锅炉产品涵盖400多个品种类别
常州四吨燃煤供热锅炉厂家,运行时燃料自加煤斗落到炉排上进行燃烧,高温烟气经过后拱反射至炉前进入炉膛,经过辐射受热面辐射换热后,进入对流受热面进行对流换热,然后通往余热锅炉,再进入空气预热器,最后进入除尘、脱硫系统,后烟气由引风机抽引通过烟囱排向大气。
BX射线探伤焊口数的25%。水压试验。焊接质量的检查标准和试样的制取参考《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锅炉受热面管子的焊接方法、焊材选用及探伤比例序号名称规格材质焊接方式焊接材料焊口总数探伤比例1前后水冷壁管φ51×320WSH08Mn2si9625%2两侧水冷壁两侧水冷壁两侧水冷壁两侧水冷壁两侧水冷壁φ60×320WSH08Mn2si12025%3过热器低温段φ38×520WSH08Mn2si5825%4过热器高温段φ38×515CrMoWSH08Mn2si5825%5省煤器管φ25×320WSH08Mn2si11125%6连接管φ60×320WSH08Mn2si1225%7连接管φ83×420WSH08Mn2si825%8下降管φ76×420WSH08Mn2si4210%9对流φ51×320WSH08Mn2si2425%焊接材料的烘干与使用焊接材料的采购必须有原始材质合格证采购回来的焊接材料首先存放在一级库保管材质合格证交质检科存档焊丝H08Mn2Si经化学成份分析检查是否符合材质合格证焊条按不同类型型号或牌号分别在不同位置上存放存放位置应在离地面、墙大于0.3m以上的货架上堆集高度不得超过8层焊条箱存放处应通风干燥。施工工地所用的焊条由专职的焊条烘干员统一领取存放在二级库焊条烘干室焊条烘干员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对焊条领取、烘干、发放、焊条烘干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温度。班组领用要有组织有计划焊条烘干员应做详细记录。锅炉受热面受压元件对接接头的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和试验A外观检查焊工自检100%专检10%。BX射线探伤焊口数的25%。水压试验。焊接质量的检查标准和试样的制取参考《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L5007—92火力发电厂焊接篇及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常州四吨燃煤供热锅炉厂家。
设备的接地零保护1接地零保护的范围设备的金属基础和支架设备的金属外壳和底座瓷套管的法兰及穿墙隔板外框电缆保护管、电缆支架和母线支架金属网门、栅栏。电缆的金属护套和铠装、电缆头的金属外壳等。2设备接地零保护支线的规格按施工图规定图纸无标注时采φ8元钢紧贴面敷设固定卡子间距不大于700mm。3接地零支线和设备的连接可以焊接在设备的金属基础或支架上或焊接扁钢鼻子后紧固定在设备的专用接地螺钉上但不得直接焊接在设备上。4每台设备必须用单独的接零支线到干线但母线支架、穿墙隔板、电缆支架、电缆保护管等可以多个共用一根接地零支线。盘、柜安装盘柜安装的工作内容开箱、清扫、检查、盘柜安装接线母线连接、开关及机构调整等。
热力设备及管道保温锅炉水系统、采暖水系统管道均采用离心玻璃棉管壳保温当管径DN≤200时保温层厚度为50mm当热水管管径DN>200时保温层厚度为70mm保温保护层采用镀锌铁皮。烟囱采用YBS-YF型不锈钢预制烟囱保温材料采用岩棉厚度为50mm。锅炉排污、取样、排气等人不可能触及的管道采用离心玻璃棉管壳保温厚度为60mm外缠玻璃丝布并刷环氧树脂两道。锅炉供热系统分、集水器的保温采用80mm厚岩棉制品保温采用镀锌铁皮进行保护。保温结构及做法参照国标《管道及设备保温》98R418,常州四吨燃煤供热锅炉厂家。
骤减负荷是锅炉以外的的故障带来的锅炉事故。参考文献[1]李笑.北京科林燃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编纂.工业锅炉设计计算方法.2000[2]冯俊凯,沈幼庭等.锅炉原理及计算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3[3]赵明泉.锅炉结构与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卓宁,孙家庆.工程对流换热.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5]肖平.循环流化床锅炉基本原理.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6]林宗虎,魏敦崧.循环流化床锅炉.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7]刑亮董民中.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燃烧技术经济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8]张缠保,石勇,武瀚.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概况及前景.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9]华正雄.华正雄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10]朱皑强,芮新红.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11]朱信义.德州电厂改造[J].电力技术.2009325[12]戴振会孙奉仲王宏国.火电厂运行分析与评价电站系统工程.电子技术出版社.
在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浪潮席卷下,中国制造业已站在淘汰或晋级的岔路口,中正锅炉作为一家具有三十余年历史的专业锅炉制造企业,董事长及管理团队深谋远虑,通过自主研发、共同开发,将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并举,在不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引领传统制造产业持续向智能、绿色发展方向转型升级。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